乙型肝炎
簡介
現時香港約有 10% 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,但有調查顯示,全港約三分二,即約 40 萬人患上乙型肝炎而不自知,若不及時服藥控制病情,患者可於 10 至 20 年內演變為肝癌。而香港大學一項研究亦指出,每 3 名乙肝病人就有一人的肝臟出現嚴重纖維化,情況實在令人憂慮。
成因
乙型肝炎病毒潛伏期由六星期至六個月。常見的傳染途徑有:
- 帶菌的母親傳給初生嬰兒。
- 帶菌者的血液或體液(如:陰道分泌物及大量的涎液、汗液或眼淚),都是重要的傳染媒介,病毒能透過皮膚上的細小的傷口或黏膜表皮而進入身體,例如:
- 性接觸
- 使用未經消毒的針嘴或針灸,穿耳或紋身用的利器。
- 共用鬚刨、牙刷等。
徵狀
- 身體乏力、兩膝痠軟、精神倦怠
- 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脹等
- 右肋部有隱痛或灼熱感
- 眼珠、皮膚發黃
- 小便呈茶色或深褐色
肝纖維化、肝硬化、肝癌
肝纖維化是肝硬化以至肝癌的先兆,但早期肝纖維化可以毫無病徵,原因是肝臟並沒有痛覺神經,病情會無聲無息惡化,當患者感到腹脹、屙血及神志不清等徵狀時,肝臟已衰竭,就算使用藥物亦不能逆轉病情。而且許多乙肝患者在兒時開始帶菌,長年累月下,部分人在 20 多歲已出現肝纖維化問題。雖然自 1988 年起政府會為初生嬰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,但每 20 名 18 歲以下人士,仍至少有一名是乙型肝炎病患者,所以注射疫苗後仍需要定期驗血檢查。若證實是乙型肝炎帶菌者,更必須每半年驗身。
防治方法
乙型肝炎通常是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,因此預防措施一般與其他血源性傳染病都一樣:
- 小心清潔傷口及包紮妥當。
- 處理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的地方及用具時,都應戴上膠手套:用一份漂白水加四份水來消毒帶有病毒的物件。
- 不要與人共用剃刀、牙刷、指甲鉗等容易令皮膚受損的器具。亦不要與人共用針筒、針嘴注射毒品。
- 避免紋身、針灸或紋眉、脫痣等手術,如有需要,盡量使用「用完即棄」的器具,或確保儀器徹底消毒。
- 減少性伴侶的數目,採取安全性行為和正確使用安全套,如知道性伴侶為帶菌者,應該儘快接受疫苗注射。
- 作息要定時,避免吸煙及飲酒,食用有益的食物,保持健康的體重,盡量減少任何對肝臟造成負荷之活動(如通宵工作)。
- 分類: 醫健百科